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九百零一章 王立清的野心

第九百零一章 王立清的野心(第4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并不是说这些农民们不知道工业商品的好处,他们其实也想要穿上那些颜色鲜艳不掉色,柔软舒服的布匹……问题是他们买不起或者说舍不得买。

对于缺乏其他经济收入来源,没有工作机会的偏僻落后地区的农民而言,收入来源其实很有限,手头上可支配的钱更有限,所以在诸多方面都是能省就省……哪怕为此付出在很多城里人看起来很不划算的更多劳动时间。

很多城里人认为,随便去工厂里打工,一个月再说也能赚个两三块啊,这两三块足够温饱了。

但是对于偏僻农村地区的人而言,一个月两三块的现金收入是奢望……很多偏僻农村家庭甚至连孩子上小学,一年不过才一块多的学费以及书本费都拿不出来。

当代的大楚帝国发展是不平衡的……一方面是有松江城这样的超级大城市,资产动不动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大老板,也有孙旭这样薪资收入上千甚至好几千的高收入群体。

在当代里,很多地方里,尤其是经济不怎么发达的部分偏僻农村地区里,依旧存在着典型的小农经济,也就是自耕自织,很多农民甚至连棉花都是自己种的……然后直接纺纱织布。

反正统一战争时期就出现,并广泛推广到全国的手工纺纱机其实效率也蛮高的,一些家庭作坊里的手工织布机同样也是效率很不错。

在一些交通不便,外部商品输入成本高昂,同时又工业发展落后的偏僻地区里,这种家庭作坊模式的纺织业依旧广泛存在。

所以别觉得大楚帝国里连全新一代的新型棉纱都搞出来了,然后就瞬间把其他的棉纺生产模式都给淘汰了,其实并不是的……哪怕是承顺三十七年冬天的现在,工业用高压蒸汽机都已经进入棉纺行业十几年了,但是水动力纺织厂依旧还有很多,同时还存在着大量采用手动纺纱机、手动织布机的家庭作坊。

三代生产效率看似天差地别的棉纺生产技术,其实是同时存在于大楚帝国内的。

但是另外一方面,松江城里还有广大一个月只能拿三四块,连温饱都很勉强的底层工人群体,更有在广大偏僻落后农村地区里的农民们,他们的经济条件更落后。

而这些情况的存在,也是导致了棉纺行业里,手工纺织业,水动力纺织业,蒸汽纺织业同时存在的情况。

毕竟是大楚帝国实在太大……人口太多,虽然火车和轮船都出现十几年了,在东部沿海沿江的城市里甚至出现了大规模工业化城市,但是依旧有很多地方没有通火车,也没有通轮船,其交通模式依旧是依靠原始的陆地马车运输甚至是肩挑手提。

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着机器轰鸣的声音,很多偏僻农村地区里还是保持着比较落后的局面。

在这些偏僻落后的农村地区里,小农经济模式依旧是主流的经济模式,外部的工业商品在这些地方其实没啥市场……比如布匹这东西,甭管你的布匹价格高低,当地的农民就是不卖……因为你布匹价格再低也没用。

他们还是宁愿自己随便在田头山间角落里种的棉花,然后自己纺纱织布,手工缝制……甚至就连纺纱机,织布机这些东西基本都是当地工匠打造的,根本没有外来机械工厂的生存空间。

唯一能够有比较好销量空间的就是各类铁制品的,比如农具,厨具,日用五金之类的东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