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辛亥大军阀 > 第0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下)

第0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下)(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但是当时陈敬云为了能够储备更多的预备役军官,所以实施了军官退役制度,限定了各级军官的退役年龄。这种制度实施后,让大批的基层军官甚为不满的同时也让部队的军官质量下降不少。

这些军官们可大多是都是打算一辈子从军的,三十多岁就把这些中基层军官转入预备役的话基本上就是结束他们的职业生涯了。

同时由于大量的中基层军官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就被迫转入预备役,这就导致了基层军官的年龄层次比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役基层军官的素质。

更关键的是这些退役军官在转入预备役后各种军事素养下降的极快。一战以及一战以后,各种军事理论以及军事装备发展迅速,必须时刻紧跟着才能不掉队,而军官转入预备役后各种军事素养下降的非常快,基本上过个两三年就跟不上潮流了。

种种情况让陈敬云以及陆军的大批高层重新审视军官退役制度,最后还是决定提高了各级军官的退役年龄。把少尉和中尉的退役年龄从三十岁提高到了四十岁,把上尉的退役年龄从三十五岁提高到四十五岁,少校则是提高到五十岁,中校则是五十五岁,上校是五十八岁。而少将则是六十岁,中将为六十五岁,上将为七十岁。

这么多工夫花下去,实际上陆军对朝鲜的各种地形掌握实际上是超过了诸多的国内地区。

不过哪怕军事地图再详细,它也没不可能把每一个个小山头标注完毕,实际上作战的过程中,依旧需要靠基础的军官当场制图并进行判断。

“现在我们正面的敌人至少也是超过两个中队了,怕是不下四百人,刚才日本向右边移动的一部分,估计也就以个中队左右的兵力,很显然是把主要的兵力都放在了那一边,想要突破我们的三排阵地。但是三排那边的地形有些特殊,虽然对他们的步兵冲锋有利,但是他们要得到火炮支援的话却是有些困难,相反,我们这边虽然面临的日军兵力不多,但是日军的炮火力量却是主要集中到了我们这边!”

也许是为了证明他所说的话,很快天空就是传来了数声呼啸声,从军十几年的李上尉一听这声音就知道是炮击,而且听这声音似乎炮击的规模

不小,呼啸声很快就是变成了爆炸声,几乎同时响起了四声爆炸,这声爆炸过后又是响起了两声巨响。

这里头的提高的主要是低级以及中级军官的服役年龄,确保这些军官的服役时间能够达到二十年以上。

军官退出现役后则是转入预备役,并对较为年轻的军官进行转业安排,通常是按照军衔的高地安排到各级政府部门,一部分则是警察部门,另外一部分则是分散安排到其他政府部门。

按照现行中国的军官制度,这就可以让各级的连长、营长这两个最基层的位置上的保有最优秀的上尉、少校这两个等级的军官。当然了,由于军官退役年龄降低,此外军校每年都招收大量的军校生补充,所以导致军方内部军官,尤其是基层军官较多,不过军方的解决办法是很简单的,那就是优秀者继续在野战部队或者各级司令部服役,而略逊的军官则是安排到地方守备队或者干脆在机关里坐文书工作。

秦中尉毕业时成绩只能算是一般,在副排的位置上足足傲了三年才晋升为中尉,然后在中尉这个军衔上呆了足足七年之久!虽然历任了多个职位,但是始终难以晋升到上尉,年龄已经是三十四岁的他如果这两年内再没有机遇的话,估计过多两年就会被调任地方守备部队任职,干几年后就退役了。

外头炮声隆隆之际,秦中尉面色大变:“怎么变成六门炮了,刚才还只有四门呢!”

一个合格的军官,通过枪声以及炮弹的爆炸声判断敌军的火力是基本功,说起来这事其实也很简单的,重机枪和轻机枪以及步枪的声音都是明显不同,只要听的多了,有了经验基本上行就能够判断出来。而通过敌军发射的炮弹进行判断也大概如此,不同口径的火炮爆炸威力自然是不同的。至于数量则是因为火炮的射速是有限的,所以大体上也能够通过单位时间内己方遭受的炮弹数量而判定敌军的火炮数量。

秦中尉虽然只是个中尉,但是从军时间不短了,从上军校的那一天起,他就算是现役军人了,军校生的军衔是特有的准尉,一般毕业后就会授予少尉的军衔然后进入部队中基层军官职务,装甲科、炮兵科、骑兵课、步兵科这四大类的毕业生一般担任最基层的军官职务,比如副排长。大概两到三年后才会有下一轮的调动,表现优异的话就会被晋升为中尉继续在野战部队中任职,而一般都是中尉排长。而到了这个地步后要想继续往上升,那么就需要运气了,没有响应的战功是很难单纯凭借熬资历就升上去的。

现今各国都是视军官职业化为过军事建设的重要标准,之前的陈敬云在这一点上犯下了一个小小的错误,那就是军官退役制度。在一战时期,也就是国内刚统一那会,陈敬云为了扩大部队的规模,为了能够在战时进行大范围内的动员,除了实施士兵退役制度外,还施行了军官退役制度。其中的士兵退役制度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能够为中国储备大量的预备役士兵,但是军官退役制度在施行过程中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首先了军官的个人意愿问题,这个年代在中国,如果说报名参军只是为了能够在服役两三年后就退役进入工厂的话,那么众多年轻人报考军校,并且在军校里学习了整整三年后才毕业进入部队,为的可不是只服役几年后就退役的,绝大部分人都是把从军当成了终生职业一直干到老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