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辛亥大军阀 > 第0740章 奥拉夫战役(上)

第0740章 奥拉夫战役(上)(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西伯利亚目前是苏军最为关注的地方,部署了一百多万的兵力,而且还在增加中,如果不是碍于西伯利亚铁路的运力限制,苏军恨不得在这里部署超过两三百万的部队。

而运力的限制也是出现在俄罗斯共和国和中国那边,鄂木斯克方向的部队主要是依靠远东铁路,而哈萨克等中亚方向的中国部队则是主要依靠中国西北铁路,而这两条铁路都是运力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供应部队作战,这加起来后两百万也就是个上限了,再多基本就发挥不出来部队的数量优势。

基于运力的限制,所以这西伯利亚一旦打起来后大家实际上是旗鼓相当的,加上西伯利亚领土广阔,大家基本上都很难集中大量兵力围歼敌人。在俄罗斯领土内作战,和在欧洲地区作战是两码事,在欧洲地区作战,深入敌军纵深几百公里的话基本就可以判定输赢了,但是在俄罗斯地区作战,几百公里的纵深根本就不算什么。

距离和冬季的严寒以及春夏的雨季就是在俄罗斯领土作战的最大敌人,这种情况不但成为历史上二战德国进攻苏联的最大障碍,同样也会出现在这个时空里的中苏交战时的敌人,要不然中国陆军也不会苦心研究对苏作战二十年的时间了,甚至可以说中国的装甲部队之所以发展的那么迅速,一代代的新式坦克被研发出来,很大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针对苏俄作战。

在南方作战以及对日作战里头,三十年代的时候可用不上二十七吨的T9坦克,更用不上T11重型坦克,也用不上T13自行反坦克炮,甚至连二十五吨的T12南方陆军都嫌重,中国现有的所有重型装甲部队都是用于应对苏俄方向的,南方只有一个轻型装甲师和几个轻型装甲旅。

罗斯福也能够让无数美国的金融巨头财阀大鳄相信他能够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危机。

成为伟人是需要勇气和决心的,而成为独裁者需要的出众的个人魅力和能力。

能够在动荡社会里一步一步走上来的独裁者几乎都是能力出色的人,没有一个庸才,当然这里说的独裁者不包括二代,三代独裁者,这些人只是继承了前辈的权力而已,这个权力并非他们自身创建的。

斯大林就是才华横溢的独裁者,他的手段和眼光不是下面的一群苏俄军政官员所能比较的。

“现在西伯利亚那边的情况如何了?中国增兵了多少?”斯大林开口了。

面对着中国的重型装甲兵团,让苏俄感到了庞大的压力,要不然苏俄在三十年代也不会发疯了一样造了上万辆的T26和BT5系列坦克了,而这上万辆的轻型坦克面对中国的重型装甲部队依旧是不足的,这也是苏俄研发KV系列重型坦克和新一代中型坦克的原因所在,很简单就是为了抵抗中国的重型装甲兵团。

面对中俄两国做出的进攻姿态,苏俄那边压力庞大,不过面对着芬兰战场上的即将全面胜利,苏俄也是不愿意就这么甘心放弃。

旁边的上将道:“根据我们的情报来看,中国在哈萨克地区已经增加了至少一个军的兵力。此外根据我们潜伏在中国境内的特工回馈的消息,中国目前已经在西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动员,大量原本驻扎在中国境内的部队已经开始奔赴哈萨克地区。而中国驻俄的部队也进行了紧急的调动,鄂木斯克前线的中国陆军已经从一个军增加到了三个军,此外他们的第二装甲军,第四装甲军也是相继出现了调动,目前动向不明!”

说罢后他继续道:“除了中国陆军外,俄罗斯国防军也是进行了全面动员,前线兵力进一步增加!”

听到这些,斯大林也是搞不明白陈敬云到底要做什么了,按照中国的动向来看,如此大规模的动员明显就是摆出了一副要大举进攻的态势,至于俄罗斯共和国那边的反应倒是属于正常范围,中国要进攻苏俄,俄罗斯共和国肯定是举手欢迎而且全面配合的,这个从俄罗斯共和国在中国发布动员令后的一个小时后就是发动了全面动员令后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一次的事件里头俄罗斯国防军依旧是实施紧跟中国脚步的政策,说不定背后还有着俄罗斯共和国的鼓动呢。

“我们的情况如何,兵力部署能不能挡住敌人的进攻?”斯大林问着。

旁边的上将道:“我军已经实施了全面战备状态,前线部队已经做好一切准备的迎击任何进犯的敌人!而且我们已经筹备从中亚以及中部地区抽调兵力增援西伯利亚前线!中国人和那些叛国者是绝对无法跨过鄂木斯克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