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民国之烽烟 > 第九十九章:新的一年

第九十九章:新的一年(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而且这半价还真是“半价”,价格低的可怜,简直白送一般,韩争顺势答应下来,似乎,这就成了涡阳本地的第一批外资···

当然,韩争依然是全力扶持本地商业的发展,和投资者的利益,至于对方的投资,在未来几年内,是别想影响到本地经济的增长。

而且,韩争似乎有些摸透了对方的心思,估计是在这段时间中,是看出了一些自己的野心,那些帝国主义者,不怕自己的投资对象没有野心,就怕没有野心,有野心,他们的投资才有可能得到无数倍的回报!

因此,韩争抱着不要白不要的原则,欣然接受下来,至于对方反复说的什么善缘,韩争对此也乐意,毕竟将来自己要是和北方闹翻了,和南方又不和,要想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下去,在一战到来之前总是要找一个靠山的。

但到时候对方想要占什么便宜的时候,估计也是有心无力了,不是因为其他,而是因为韩争清楚的记得,在将要到来的一战期间,美国却是奉行的是在东亚地区的收缩政策,紧守着自己中立原则,大发战争财,这样一来,美国为了尽量转移个帝国主义的视线,很快就会收敛对外扩张的触角!

于是,韩争在征求李逸如和孙仲武等人意见之后,又安排民情处联系上海地方,调查对方的来历,几经转折之后,这才慢慢的大致的弄出个模糊的概念。

原来来人这个三十多岁,满脸干练之人,却是美国驻上海一个的一个银行产业的买办,也就是美国在中国的代理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察觉到了韩争这边活跃的经济动态,又或者说是看出了什么利益,就找到李逸如,这才来到了涡阳。

对方的身份看起来似乎很明了,但来自后世的韩争,却是知道这时候的所谓买办们,身后总是若隐若无的藏着一个个帝国主义的身影。如果韩争所料不差,此人身后很有可能就是美国方面,向中国渗透的其中一个代表者。

尤其是最近几年,美国曾多次提出希望与各国达成门户开放政策的提议,但是并没有取的什么进展,眼看着各国在中国赚的脑满肠肥,自己却是连汤都喝不上,为了扩大自己在扬子江上的利益,开始四处寻找新的可以作为投资的势力。

至于韩争这一段短短的时间迅速的扩张,自然没有逃过美国人灵敏的嗅觉,现在对方的投资也有想要探探路的意思在里面,美国这时候似乎执行的是一种广撒网的政策,用最小的代价,不断的寻求一个个有潜力的被投资者,只要一个成功,占据中国的政坛一足之地,那之前的投资,就变成了最大的回报。

之后,韩争的军工厂初具规模,一个步枪生产线,两个子弹生产线源源不断的为韩争的扩军输送着血液,更令韩争高兴的是,在最初放进去的自己一些人,都已经慢慢的能够艹作生产了,甚至一些简单的故障维修都能够自己修理。

这种变化,让韩争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只此一项,每月能从走私中省下的钱财就有几千块的大洋。

而对于韩争的发展,并不是只有美国一个国家看到,就连英国、德国和曰本都曾注意到韩争,但看到韩争仅仅是两县之地,这又让几国不屑一顾,就是在中国四处寻求代理人的曰本都没有向美国那样四处撒网,在自己的情报人员送上来韩争的一些情报之后,曰本使馆的人也只是看了一眼,道声知道了而已。

这也就是对方所说的善缘。

因此,美国藏身在后面的投资,看起来有些唐突,但是却也能说得过去。

这些事情并不难理解,想通了这些的韩争,他敏锐的看到了里面的机会,反而没有了心里负担,既然你要结善缘,那咱就结呗,至于后来的事情,谁能说的清呢。

所以,在后面的几天,韩争亲自和对方进行了一次不算深入,只能算是浅尝辄止的谈话,然后就把事情交给了孙仲武,以商会的名义开始展开商谈。

商谈的结果似乎很理想,不过在对方离别时,却是告诉韩争一方,对方准备在这里再次增加投资,至于得到韩争支持的砝码,是在不加上这条送给韩争的枪支生产线外,还要以半价的价格把一个子弹生产线卖给韩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