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汉武挥鞭 > 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

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若非汉初数代皇帝屡屡精简官制,国库早就入不敷出了。

刘彻尚为太子时,曾入中央官署协从理政,对大农府的难处也是知悉的,却也没打算削减官吏秩俸。

现今大汉吏治清明,不可否认高薪养廉的国策也是起了不小作用。

官吏手头宽裕,也就不敢冒太大风险去贪污受贿,固然不能完全杜绝,但毕竟暂时看来还是有效的,况且朝廷也养得起。

刘彻不是甚么愤青公知,头脑发热就去冲撞体制。

育豚苑每岁育成的猪崽,尽数出售给田氏商团养殖场,自行饲养还是对外出售,皆由田氏商团自行决定。

刘彻觉着自家这舅父胃口还真大,却也觉着这是个不错的法子。

太仆府的官吏虽擅长圈养牲畜,但没甚么销售渠道,也着实没必要为出售猪崽而扩大员额,造成行政编制过于臃肿。

吃皇粮的“公务员”太多,对朝廷的财政支出也是不小负担,大农府每岁可都因此事和丞相府属官争得面红耳赤。

汉初官吏的秩俸在华夏历朝历代皆称得上高薪,领着月例的底层吏员都能让五口之家丰衣足食。

想要破坏行之有效的现行体制,又想不出更好的新体制替代,这就是后世华夏所谓的“公共知识精英”愈发被人民看破手脚,愈发唾弃的原因了。

整天就会胡说八道,这类人别说治理国家了,小区的居委会大妈都比他们有管理能力啊。

朝官的秩俸若依照后世的平价购买力计算,更皆是年薪百万起跳,尤是三公九卿,每岁秩俸加上杂七杂八的年节贴补和赏赐,近愈后世的三四百万年薪。

毫无夸张的说,东郭咸阳刚接任大农令时,算着官员秩俸都手抖。

虽说东郭世家在齐地卖了百余年海盐,家赀累万金,但待得东郭咸阳真正执掌大农府,看到国库每岁的详细账目时,才晓得甚么是花钱如流水。

甚么富可敌国的豪商巨贾,皆是狗屎!

且不算国库每岁拨去治河的五十万金,光是给数十万官吏发放的秩俸,就够买下十余个东郭世家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