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汉武挥鞭 > 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

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本官若因此遭了贬谪,必也要向公府乃至陛下呈请,将你二人罢职去官,贬为门吏!”

王轩说的虽是气话,却也绝非虚言恫吓,左右内史乃是他直属辅官,拔擢时由他举荐,还须再呈公府考评核准,然他若要将二人究责罢职,公府虽有权批驳,但多是会迅速批允的。

依着华夏官场的规矩,若非上官有违法乱纪之举,下属就须尽心辅佐,连越级上报都是大忌,更遑论因自身过失而牵累上官。

王轩若因此事丢了官位,左右内史绝对要受到更为严厉的惩处!

左内史薛焕倒是老神在在,泬西邑毗邻渭水和泬水,他早已想出依靠船运缓解交通压力的好法子,近年更从邑府拨出不少公帑扩建水陆码头和添置渡船,不但舒缓了道路壅塞,且还为泬西邑府添了笔额外财源。

长安周边居民提早两千余年领悟到这个词是多么令人深恶痛绝,尤是临近节庆前,周边郡县的商贾和百姓纷纷涌入,大肆抢购各类好货,加之各处坊市内的商家要大量备货铺货,诸多要道的滚滚车流往往能塞出十余里地去。

塞车问题最严重的,无疑是塬南邑,非但因其属民为数最多,更因塬南邑为周边郡县百姓前往长安或泬西邑的主要路径。

长安城和泬西邑北邻渭水,渭北又有甘泉宫和大片陵墓群,故渭水北畔居民较少,长安东面是灞西高原,东出长安至灞水没有城邑,仅有囤驻在此的虎贲骑营守备帝都门户。

正因如此,塬南邑无疑是大多数外地商贾百姓进出“大长安地区”的交通要地,各处道路终日被络绎不绝的车马塞得水泄不通。

右内史陶衍掌塬南邑政务,虽是个油水不少的肥差,却也着实是个费心劳神的苦差。

为此,他还得了皇帝陛下的赞许褒奖,虽说大汉以右为尊,然他这左内史却已隐隐力压右内史陶衍,被不少臣僚视为京兆尹王轩的继任者了。

陶衍可就愁得肝疼了,京兆尹真正要斥责的无非是他一人,就差直接指着鼻子骂直娘贼了。

好在王轩确是个好上官,骂归骂,却也没真的将所有责任推卸给下属,反是在火气渐消后,与两位下属仔细商议,如何解决此事。

左右内史分治泬西邑和塬南邑,其府衙和官邸也在邑城内,离长安城还是有些距离的,故左右内史若无宣召则无须上朝。

然其直属上官京兆尹王轩却是要上朝的,屡次遭到臣僚当殿抨击其治理不善,位列诸卿的堂堂京兆尹,连道路通畅都无法保障,尚有何颜面食君之禄?

王轩虽是温润谦和的脾性,然被臣僚当成孙子般骂,泥人也有三分火气,却又苦于无力还嘴驳斥,毕竟长安周边的塞车现象真的很严重!

官僚体制愈是严密完善,层层究责的规矩就愈是明显,倒也是利大于弊的,不同辖属的官员间好歹没法互相推卸责任。

王轩在皇帝陛下面前丢了颜面,被臣僚骂得狗血淋头,回到府衙自是要遣人到泬西邑和塬南邑,召来左右内史,疾言厉色的玩命敲打这两位部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