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汉武挥鞭 > 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学说

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学说(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汉人烧制玻璃已近二十载,制作寻常望远镜不再是甚么难事,尤是有鉴于民间船运业的蓬勃发展,且汉军战力已远超外邦,故朝廷已是逐步放宽望远镜的管制禁令,只要汉商不对外邦输出玻璃的制作工艺,亦不向境外贩运望远镜,则可在大汉境内自行制售倍数较低的望远镜。

列为军用的高倍数望远镜,虽说现今唯有少府,皇室实业和田氏商团才能制作出大量精品,朝廷却仍是严苛管制的,不但限制制作数量和销售去向,且每支高倍数望远镜都编号造册,若无故流出境内,是要朔及源头,追究涉事者责任的。

天文望远镜无疑也是高倍数望远镜,皇帝刘彻思虑片刻,觉着倒也没必要如军用望远镜般对天文望远镜严苛管制,毕竟用途完全不同,且现今大汉所能制作出开普勒天文望远镜体积较大,在战场上没太大实用价值的,不但笨重,且也看不清敌军动向,就如近视眼戴着老花镜般。

念及至此,刘彻欣然准允此事,特许皇室实业独制独售之权,只让大农府将天文望远镜也列入边禁管制品项,不准许任何人携带和贩运出境。

数日后,闻之此事的国舅田胜不禁捶手顿足,暗叹自身又是后知后觉,痛失先机了,奈何田氏虽为外戚,却非刘氏宗亲,田氏子弟无法入宫邸学舍就读,故每每闻得甚么新奇事物都比刘氏子弟晚了不少。

皇帝刘彻对此倒是喜闻乐见的,在皇权封建时代,由上至下的渐进式改革往往阻力和危险性更小,若出现由下至上的剧烈变革,那就不叫改革而叫革命,具体到汉室社稷,那就是要革掉老刘家的命了。

刘氏王侯们虽多是不喜舞文弄墨,然不代表他们皆是愚蠢透顶的酒囊饭袋,皇子们为争夺帝位,宫廷争斗往往血腥狠绝,王侯子嗣们为从诸多兄弟中脱颖而出,得继王侯爵位,也不乏明争暗斗,但凡能最终获胜的,真正蠢货并不多。

饶是不少刘氏王侯也暗暗接受了新的天文学说,却不会傻乎乎的公诸于众,心里有数就行了,没必要非得跟保守派的老顽固们争个对错输赢。

正如陛下曾在刘氏族宴所言,便让顽固不化之人在无知中死去,咱老刘家只须不断奋发上进,便可牢牢坐稳汉室社稷,传承万载千秋。

在现今的大汉,无知的臣民为数众多,然只因未曾受过科学教育,不代表他们真的蠢笨。

随着各地官学的格物和化学等课业不断流传到民间,加之新华书局刊印了不少科普书籍,使得不少臣民有了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渐渐开阔了眼界和视野。

譬如太史监诸官,因掌天时星历,观测星象和天候,更是早已接受了新的天文学说,并默默对此进行验证,撰写了大量著作,甚至借着修史职权,从兰台书库调阅了大量古籍,重新对古籍记载中的各类天文现象进行汇总和修编,以便从中解析出部分可观测星体运行规律,与新的天文学说进行比对验证,以便今后能更好的观测星象乃至预测天候。

皇帝刘彻得知太史监的积极作为,不但大为褒奖,更不惜耗费重金,让少府匠师手工研磨打造了一批天文望远镜,虽说只是最初级的开普勒式望远镜,相较后世折反射式的“地摊货”都尚嫌简陋,但在现今的大汉,在太史监诸官眼中,无疑已是珍贵无比的观星重宝。

况且大汉没甚么光学污染和大气污染,在无云的夜晚,广袤无垠的绚烂星空毫无遮掩的展示在世人眼前,别说太史监诸官,便是寻常权贵和庶民,都时常举步登楼,弄月观星。

天文望远镜除却送入太史监,亦不忘为宫邸学舍配了数台,没过多久,贤王刘非便是入宫求见,恳请皇帝陛下准允皇室实业大批量制作,向民间贩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