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辽东钉子户 > 第二百八十六章 造反了

第二百八十六章 造反了(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换食盐,还能顺道换碱,要知道盐是朝廷专卖的东西,可是碱不一样,可以随便买卖.敏锐的晋商瞬间嗅到了商机.北方诸省多数吃面食,都要用到碱,每年算起来,也是一两百万的生意,岂能错过.

几大晋商家族派遣范文生和黄德禄等人找到了张恪,苦苦哀求,一定要把盐碱生意交给他们做.

张恪也很干脆,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所有对草原的贸易,必须经过张恪安排的人核准!

上一次张恪虽然和他们也有约定,可是以他们的作风,肯定阳奉阴违,不过这一次,他们可要好好思量得罪张恪的后果了!

第二条来钱的路子就是毛呢,纺织可是地地道道的朝阳产业,后劲十足,工业革命就是纺织开端的.张恪特别规定,凡是年纪在二十五岁以下,心灵手巧,不论男女都可以接受培训,成为纺织工人.

还开出了四百多万亩田地,只等开春就能耕种.

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工商业竟然也发展起来.

其实说白了一句话也是逼出来的.巡抚衙门答应给粮食,可是这些粮食只是暂借,以后还要还.

欠钱难受,欠朝廷的钱更难受,索性想办法赚点钱.

有人开始养殖家禽牲畜,有人注意到草原上数量众多的芦苇,割了回来,编成席子,穷极思变,百姓们挖空了心思赚钱.

每人一个月一两三钱银子,干得出色,一年后工钱就能超过二两!

寻常百姓,哪里抵得住这个诱惑,父母长辈纷纷把孩子送去,哭着喊着让工场收下.无形之间,竟然解决了工人短缺.[,!]的弊病,呢绒纺织又加快了好几倍,皆大欢喜.

……

张恪对此早有预料,倒不是他多神,而是在河湾村搞出了经验.只要有个宽松安全的环境,追逐富裕的本能就能促使百姓疯狂起来.

当然张恪也不会仅仅看着,还要引导百姓,他搞出了两条来钱的路子,一个是草原上的盐湖,有大量优质食盐和碱,都是百姓必不可少之物.

明朝针对盐政有开中法,也就是鼓励商人把粮食运到九边,九边开具盐引,商人拿着盐引再去盐场支取食盐,送到固定地区贩卖.

张恪和王化贞联名上奏,请求在辽东恢复开中法,不过具体措施改变了一些,商人拿着粮食,布匹,铁器到辽东,直接换取食盐,运到销售地点.

这一招相对开中法,由三角贸易变成了直线贸易,商人不用到处奔波,省了时间,而且价钱也便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