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中国脊梁 > 62、挑 河

62、挑 河(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到后来,看其他大队的社员们“连夜拔营”,我们也就跟着一起卷铺盖。连夜将东西装上拖拉机,悄悄跑回来了。常年挖河的叔叔们说:“这种挖河工程不是太大,很多时候没法按正规的工程收工,很多都是不了了之。跑回来的也不会再喊回去返工了,但老实点没跑的,还要守到工期结束才能回来。”

再后来没几年,人工挑河的历史就彻底结束了,全部换成了机械化挑河。

挖掘机蹲在河坡上,长胳膊挥开伸进河底,可劲地挖一铲子淤泥,一甩长臂,几方的淤泥就丢到河岸上了。就这一铲子,就赶上当初我们几个人干半天了,直看得当时参与挑河的那帮爷们瞠目结舌。

再跟孩子们说起挖河这事,很多半大孩子脖子一扭:“嘁!都哪个年代的事了,还拿来絮叨……”

等拖拉机开到河岸上,开始加速往前冲,然后“呼”地转回来。在这一瞬间,我要麻利地摘下钩子,并跳回到拖拉机上。剩下驾辕的人就靠着拖拉机前冲的机会,往前一松手,一整车的淤泥就靠着惯性滑出去。之后,他拉着地排车回到河底。而我,则跟着拖拉机回到河底,提前跳下来抓起另外一辆地排车的钩子继续挂。

用拖拉机带着地排车,节省了大量拉车的人,这些人就可以都去挖淤泥。这样,半机械的挑河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速度,也节省了大家的力气。不管怎么说,挖淤泥也比拉着一车泥爬河坡轻松。

我干的摘沟、挂钩的活,虽然相对轻松点,但也不是哪个人都能干得了。

有人摘挂钩速度比较慢,往往拖拉机憋着黑烟开始爬坡了,挂钩的却没挂上钩子,还在原地喊呢。驾驶员窝着火,只好再将拖拉机倒回来。有时候爬到河坡上了,挂钩的没有及时摘下来,驾辕的只能被拖拉机牵着跑,一车淤泥没有了拖拉机的冲劲也卸不下来,还需要整理河坡的人来帮忙卸车。

对于这样的摘挂钩的人,一般一会儿就被换下去了。但成年人力气虽大、但手脚慢,像我这样力气虽小、但眼疾手快的还不好找。所以,在那次挑河期间,我的活路还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最后一次“挑河远征”,是在几年后。

想着在伙房里可能要轻松点,我就申请去伙房,带着我们去的一个爷爷也同意了。但是,那一次我却错了。

这次也是在距离我们七八十里的地方,是靠近聊城市的郊区、一个叫闫寺的地方。这次来的只是我们一个大队的四五十个挑河的社员。因为人手相对少,所以,伙房里也就我和三堂叔两个人忙活。

那年秋天挖河的时候,正赶上“秋拉拉”(秋雨连绵)的天气。我们要挖的河里本来就有一些积水,再加上下雨,就更没办法挖淤泥了。尽管大家也穿着长筒水鞋下了几次水,但也没捞出来几铁锨淤泥。

所以,“工程”停停歇歇的,半个月基本上没有几天真正干活,大部分时间都是躲在伙房里聊天了,这就苦了我和三叔。虽然民工们不用干活,但饭还是要天天吃三顿的,累得我们爷俩啊,每天睡觉都会抽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