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大明春 > 219章 酒色不分家

219章 酒色不分家(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放下茶盏来,乖官笑道:“牧公,不是我不借银子,不瞒牧公你说,我这次从扶桑回来,现银子带了这个数。”他说着,翘起三根手指头来,然后慢条斯理说:“此外还有不少金子。”

把两只手一拍,牧九公就道:“国舅爷,我也不多借你的,二十万,你留个十万现银也足够使唤了,何况你不是还有不少金子么。”

这时候还是万历初年,一两银子还能买两石米,不像到了天启年崇祯年,那一两银子就只能买一石米甚至一石米都买不到了,所以这时候二十万的确是极大的一笔银子,至于老太监送乖官宅子,甚至还包括仆奴,那个其实没多少钱,乖官以前刚到宁波,慕颜和容赋两个有卖身契的丫鬟,那卖的可是处女价儿,基本上也就是六到十两银子,而一石米根据各人情况差异差不多也能吃半年到一年。

所以说,乖官使钱不能当正常情况看,只能拿他当初刚到宁波的时候花钱当大明正常情况,而如今,他的收入甚至要超过一个国家一年的赋税,钱对于他来说,已经不是钱了,就是一个数字而已。

听到老太监说借二十万两,乖官扑哧一下就笑了出来,“牧公,我说的是三百万两,不是三十万,金子略少些,可也差不多折两百万……”

这就是被后世影视作品说成[太监当政,民不聊生]的大明朝,为了几万两银子,南京守备就要下力气狠保浙江巡抚,你给钱,我就帮你办事,干净利爽的很。

而且明朝太监也改革变法,譬如武宗时候的刘瑾,[廷臣奏瑾所变法,吏部二十四事,户部三十余事,兵部十八事,工部十三事,诏悉厘正如旧制],其中很多事情让当时的人不能理解,譬如让寡妇改嫁,死人施行火葬,对灾区免钱粮,官员失职追求责任,并且开创了独特的罚款制度,叫做[罚米例],当官不作为,就扣你的俸禄。

事实上仔细一看,刘瑾实在很像是穿越人士,只是变革艹之过急,尤其是得罪了整个文官集团,譬如当时宁夏的粮仓亏损,刘瑾彻查之下,把将近两百人的官员罚米例,其中有一半官员致仕,也就是下台回家啃老米饭去了。

这要用后世眼光来看,简直轻的不能再轻了,你们这一帮贪官,就罚些禄米,情节严重的也不过是罢官,没砍你们脑袋真是老天保佑了。

可在当时来说,就是官场巨震了,文臣人人惶恐,按照刘公公的彻查法子,谁的屁股下面都不干净,一堆屎,怎么办?只有一条路……至于什么路,历史已经给出真相,便不需细表了,反正史书都是文臣编撰的故此,牧九如今捞银子,甚至要问乖官借钱,的确是没法子,他这话也没法对外人说,只好对乖官诉苦,明年慈圣皇太后三十八岁,按照习俗,要提前做四十岁的寿诞,可内库如今空空的,哪儿来钱给太后做寿?问户部要,户部都说没钱,真不知道这钱都上哪儿去了,反正,户部上至尚书下至员外郎,个个都住着华宅,家中仆奴成群……他诉了一堆苦,末了下意识就说了一句,“奴婢也是没法子,一年下来顶天了,就贪个十几万两……”

当啷一声,老太监手上的茶盏摔碎在地上,他自己则是眼神呆滞,一脸的不可置信。

乖官从扶桑回来,金山银海用箱子搬,那是光天化曰之下,无数人看见的,可穿到别人耳中,大抵就不太相信,要知道,张居正张阁老施行一条鞭法,一年赋税不过两百多万银子,你说国舅从扶桑搬回来上百万的银子?我不信,那不可能,二三十万顶天了。

越是有文化,对大明情况越了解的,越不会相信,譬如老太监就是如此,他堂堂南京守备太监,一年费尽心思,也不过捞了十几万,就这,已经被南边的官儿起了绰号叫[牧揪草],乃是南直隶官话牧九老的谐音,意思说他捞银子连草根都要揪一把。

这等捞银子的行家里手,拼着被文官骂,一年不过十数万,乖官张嘴就是三百万现银,这叫老太监情何以堪,能不失手打落了茶盏么!

看老太监一脸的呆滞,乖官这时候才觉得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缓缓端起茶盏来喝了两口,真是做足了姿态,这才笑着说话,“牧公,神游天外乎?回魂了。”

乖官就笑了起来,“牧公,十几万听起来不少,可对皇宫来说,岂不是杯水车薪。”

牧九狠狠一拍大腿,一脸你国舅爷是我知己的表情,“可不就是么,国舅爷,奴婢在南京可是为皇上艹碎了心,那些文臣,家中金银满仓,你要跟他谈钱,他一脸不屑认为那是阿堵物,卧槽泥马,一个个都不是好东西,要真是阿堵物,你把钱全部捐给朝廷撒!”

气愤之下,老太监爆了句粗口,随即就满脸尴尬,“咱家失态了,叫国舅见笑。”

淡淡一笑,乖官心说这也未必,总之,是制度出了问题,非要怪到百官头上未免也矫枉过正了,他端起茶盏来浅浅喝了一口,就说:“牧公,今儿我借你银子,明年呢?后年呢?”

牧九公脸上一滞,以为乖官不肯借钱,未免就有些生气,白净的脸就有些沉了下来,一时间,倒是没声音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