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清末枭雄 > 第一百六十六章 攻克南京

第一百六十六章 攻克南京(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所以你可以看到清军和中华军天天愁着军费不够,但是惟独太平天国从头到尾就没愁过军费问题,因为人家就没军费支出这个选项!

所以中华军进城后,虽然军粮没找到多少,但是在城内各处却是搜集到大量的战利品,其中金银制品,珍贵书画等多不胜数。

这还得归功于太平天国的圣库制度以及早期的男女分营制度,早期的太平军每攻克一个地方就会把男女分营,所有老百姓的财富、粮食等都得上缴给圣库,咱先不论这些制度是惨绝人寰还是说共`产`主义的提前实现,只说这些制度使得太平天国的财富高度集中。

尤其是太平天国长期控制的城市,比如说镇江、天京两地,这两个城市内的百姓早期实施男女分营,所有家财几乎都上缴圣库,虽然1856年天京内讧,石达开主政后下令取消男女分营制度,但是这些财富却是不可能归还各家的,所以这两个地方的财富是高度集中,太平天国几乎是把全城的财富都搜刮起来,然后堆满一个又一个仓库。

之前中华军在镇江就是缴获了至少价值两百多万两银子的各种财物!

就算南京容易攻打,但是如果石达开来一个死守孤城的话。中华军就算战斗力强悍,但是没有十天半个月也很难拿得下来,甚至不顺利的话花上一个月甚至两个月都是有可能的。

如今石达开不战而逃,尽管被石达开带走了大量太平军的精锐兵力,而且城内的青壮、多财物都是被带走了,但是和兵不血刃就拿下南京而言,前者的损失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再说了,现在的中华军已经过了靠抢钱发展的阶段。

制约一支军队的发展,金银虽然也重要,但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对于早期的余胜军而言,由于没有自己的地盘根基,而且什么东西都需要购买,所以格外注重金银等财物的掠夺。

但是到了今天,对于中华军而言,虽然金银依旧重要但是已经不是制约中华军发展的第一要素。

而在南京,通过粗略的清点后,缴获了至少价值五百万两以上的各种财物,其中包括白银、黄金以及金银制品,珍珠玉石等各种珍玩等等。

只是很可惜的是,石达开撤走之前,竟然把原来的天王府以及其他王府一把火烧了个精光,不然的话那些富丽堂皇的宫城里必然还能够收获更多的战利品。

而当林哲身穿戎装礼服,没有和其他古代皇帝一样乘坐轿子,而是直接骑着高头大马,在近卫队的护送下踏上南京城的时候。

皖南当涂县城外,石达开也是骑着马西行,他的前方就是当涂县城。

而在他的身后是绵长的行军队列,有着太平军士兵,有着士兵的家眷,还有着临时挟裹的青壮百姓,总人数超过十五万人,行军队列前后相连竟然是一眼望不到头!(未完待续。。)

掌控了苏南、浙江两地的中华军,每年光是关税、厘金、正税等收入就已经足够支撑中华军的打仗扩军所需了,相反来说真正制约中华军发展的因素有二,第一是军械装备,尤其是米尼步枪,战马这些都是有钱没处可买。

第二就是时间,训练士兵和军官所需要的时间在和平时期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在战争时期里,几个月就能够决定双方的生死,因此时间乃是目前中华军最为紧缺的。

至于说金银的话,虽然现在也缺,但是勉强也可以维持,还不至于发布出去军饷的地步,而粮食虽然消耗也大,但是坐拥苏南和浙北这些重要产粮区,问题也不算大。

再说了,石达开虽然带走了大量财物,但时间匆忙他也只不可能全部带走,而且对于一支逃亡的大军而言,粮食比金银财物重要的多,他们带走更多的是粮食,布匹这些生活必需品,至于金银等身外物却是带的不多。

反正太平军也从来不用发军饷,除了前些时候从洋人手中进口洋枪等需要用到部分金银外,实际上太平军就没地方可以花钱了,什么军粮等一切军需一毛钱都不用花,因为天下之物皆归圣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