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清末枭雄 > 第六百三十一章 教育强国

第六百三十一章 教育强国(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最后在1866年的时候,教育部不得不取消了各所大学甚至是高等中学、初等中学的自主出题资格。

每年的时候,由各地教育部门统一出题,进行官方考试。并给出成绩,而这个文科成绩则是学生的统一成绩。

学生以这个成绩作为标准文科成绩,然后报考各学校!

具体是,县教育部门负责初等中学的考试、府教育部门负责高等中学、初等师范学校的考试,这些都比较简单,因为学生一般都会报考当地的中学,很少说报考外地的中学的,报考了人家一般也不收,因为中学和小学都是属于基础教育体系,而这些基础教育学校的办学经费,相当多一部分都是地方政府解决的,中央教育财政可没给多少钱,因此各地的学校基本都只招生本地学生。

如果你是外地人,只要你的父母要是能够拿出在本地工作若干年、连续缴纳多年少赋税就可以,这是针对普通人的。至于你家里有钱,那就更简单了,随便投资作协什么,只要为本地民众提供一定数量的工作岗位,同样可以。

按照这些官场惯例,宋勋其到明年的时候,就应该被调走了,直接告老还乡到不至于,作为一个巡抚级别的高级官员,放在前清那会就是二品的高官,他今年不过五十四岁而已。

而且身体也没有大碍,以他的年龄,完全还能再干一届,如果能够在六十岁之前进入内阁。到时候说不准还能够在内阁干一届再致仕呢。

不管是大官还是小官,都是喜欢政绩的,而且宋勋其可不会把自己辛辛苦苦,甚至做出了不少政治利益付出才获得的贵州大学交给后人。等自己走了后,这贵州大学才正式开学的话,那么还有自己什么事啊?

所以,在宋勋其的大力推动下,贵州大学在短短半年里就是完成了讲师的招募和聘请。校舍是直接占用了以往官府的一座院子。

而后,在教育部的配合下,贵州大学就是进行了第一次招生,首批学生为三百多人。

然后还有更简单的方法,直接向学校捐款,而这也是各所学校最欢迎的一种方式,深受校方的喜爱,捐个几千上万的,上海的高等中学随便你进,捐款十万以上,号称帝国最难考进的中学校‘南直隶中学堂’也能进去,这学校的有三种,一种是天才,靠着自身的才华堂堂正正考进去的,一种是贵族高官子弟,靠着家族父辈的名声进去的,第三种就是超级富豪的子弟,嗯,靠着砸钱进去的。

因此帝国教育体系里的本地人,并不只是说本地户籍,同样包含为本地创造税收的人群,帝国可没有和后世那样的户口以及学籍制度,只要你愿意并有能力,你可以跑到任何一个地方进学。

其中贵州本地生源约五十多人,其他学生大多是西南各省的,此外也有不少西北、中原甚至东部省份的学生。

这年头帝国的大学那么少,每一所大学都有着大量学子挤破头想要进入,大多都是各省份统考里名列前茅的学子。

以往的帝国国内的各所大学通常都是自主出题对学生进行考核,但是这种招生模式一开始还可以,但是很快就是发现了各种问题。首先是不是每个学子都能够千里迢迢跑去报考的,而且报考大学和参加科举会试不一样,因为大学可不止一所,在南京有,在上海也有,广州和天津还有。

学生总不能把每个省份都走一遍啊,先不说这路途上的花费,就是时间也来不及啊,因为国内学生的招生一般是在七月份进行秋季招生,极少数是春季招生。学生们就是坐飞机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天内走遍全国赶场啊。

此外,学校自主招生之后,前两年还好,但是很快就是爆发了作弊丑闻。由于试题都是学校的老师出的,所以一些老师铤而走险,在考前贩卖试题答案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