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战国明月 > 第151章 工尹

第151章 工尹(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攻木之工有七种,轮、舆、弓、庐、匠、车、梓,大抵是与木材相关之事,均可包含入内,如造车、造舟、制弓矢等。“

”攻金之工有六种,筑、冶、凫、栗、段、桃,大抵是冶炼铸造兵器礼器。“

”攻皮之工有五种,函、鲍、韗、韦、裘,大抵是以禽兽皮毛做甲胄裘服。“

”设色之工有四种,画、缋、锺、筐,大抵是以青蓝红紫染色之用。“

”刮摩之工有五种,玉、榔、雕、矢、磬,无非就是将石、玉、骨制作成器。“

进入战国后,随着人口增多,经济飞速发展,西周春秋时的“工商食官”日渐瓦解。商贾基本脱离了列国官方控制,开始出现小个体户和千金巨商,子贡、白圭等人,富可敌国,与诸侯分庭抗礼。

但与商贾相比,工匠却仍不得自由,除了附庸于大大小小的封君贵族或大商人外,他们大部分仍隶属于官府,按照国家要求生产各类器物,闲暇之余才能做点小买卖。

为了管理这个庞大的群体,楚国最早设置了工尹之职,到了后来,赵国也设立了,负责管辖隶属于官府的百工。诸如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兵器制造、矿冶、纺织等官办手工业无不综理。

总之,按职权来看,就相当于是后世的“工部尚书”,权力不小。

但明月向赵太后和赵王讨要的,只是这“大工尹”的一个下属职位,邦右工尹。非要和后世的职务相比,充其量也是“工部侍郎”,在赵国贵人们眼里,官职不大不小,因为要和他们眼中卑贱的百工打交道,所以众人都对此不屑一顾,谁料长安君却对此感兴趣。

”搏埴之工有两种,陶、瓬,做些陶罐瓬器,以及烧砖制瓦。”

“此外还有营造之工,专门负责修建城池……”

陌生名词字句太多,明月听得头都有些发昏,咋舌道:”原来这便是百工之业,果然分门别类。“以上七种工匠分类,以及涵盖了日常生活,戎祀之事的方方面面了。

平阳君还真是实话实说:“我赵国以右为尊,原本开缺的是邦左工尹,侄儿为国立下大功,理当尊崇,便对调了一下,以你为邦右工尹。”

”叔父抬爱了。“

赵豹面不改色:”考核百工,审定各个时节安排的营造,分辨器具的质量优劣,使国都百工不敢偷偷生产器物谋私,这就是工尹要做的,虽云百工,但大抵可分为七种……“

明月有心和这位叔叔搞好关系,也认真地请教道:“侄儿初至,不熟悉情形,还望叔父多多指点。”

平阳君倒是很有耐心,慢慢地解释起了那七种工匠分类,事无巨细,都要解释清楚才罢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