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战国明月 > 第160章 行人弓箭各在腰

第160章 行人弓箭各在腰(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众人明白,这是马服君要与裨将们商议进军路线、作战方略。

不过让他们诧异的是,马服君竟然没把儿子赵括也留下来

校尉们这下可奇怪了,在他们看来,这次北伐燕国,马服君特地带上了赵括,让他熟悉军务,与马服旧部熟悉熟悉,毕竟马服君再斗志昂扬,也已经老了,这或许就是他最后一战,是时候为儿子铺路了……

可机密军议不让他参加,这又算什么?

校尉们私下里议论纷纷,毕竟这关系到他们这群马服君一手带出来的基层军官未来。

看到这几年和平时光里已显得有些颓唐的赵奢重新焕发了青春,赵括心里为他高兴,也感激促成让父亲为将的长安君。

拄剑于阶上,赵奢板着脸宣布命令,无非是此番燕国侵赵,赵国加以反击的正义性,以及不能辜负先王、太后、大王,要去救助陷于兵灾的黎民百姓,赵括听得想打哈欠。

不过接下来,当赵奢颁布此次的赏罚命令时,他立刻就打起了精神。

军阵中以金、鼓、铎、旗为指挥信号,听到擂鼓声就应前进,重重的擂鼓声就表示要发起冲锋,与敌军交战;听到鸣金声应该停止,而重重的鸣金就表示要后退;听到铎声就要注意指挥官的口头命令;看军旗的方向前进,旗左即左,旗右即右。如果不听这些信号指挥的就要处死刑,在阵中喧哗的要处死刑

此外,战后统计,每伍如果没有伤亡且无战功的,说明作战不努力,士兵要全部罚戍边。每一编制单位指挥官伤亡而没有毙、伤、俘对方同级军官的,全部士兵罚戍边,并连坐家属。

“莫非马服君不中意长子?”他们知道马服君还有一个次子。

立刻有人驳斥道:“若是想让次子继承爵位,此番就该带次子出来。”

再加上赵括在临淄立下了功劳,长安君为他表功,太后也加以褒奖,甚至当朝说赵括是“虎父无犬子”,按理来说,马服君应该对这个长子十分满意才对啊……

讨论来讨论去,他们也没说出缘由来,最后一致认为,恐怕是马服君太过正派谨慎,不愿意被人说他以公谋私。

话虽如此,但负责统领赵括的那名校尉回去以后,也少不得暗地里好好关照这位“马服子”,因为也许再过十年,赵括就摇身一变,成了他的上司。这类封君子弟的升迁,可不是他们出于行伍,没有门路的人能比的……

如果主将战死,部下带500兵以上的军官都要受罚,主将的亲卫队也全部处死带领千人以上的军官弃械投降或临阵脱逃的,为“国贼”,本人处死,暴尸示众,其家属没入官府为隶妾,并发掘其祖坟;带领百人以上的军官有这样行为的,则是“军贼”,同样要处死、抄家

三令五申之下,帐内弥漫着一股肃杀的气氛,刚才还嘻嘻哈哈说笑的将吏们腰杆挺得更直了,他们的心态已经认真了起来,他们都知道马服君将令军法甚严,每次打仗,少不了要砍好几颗犯事将吏的脑袋,没人敢不当回事……

赵括也听得寒毛直竖,这是真正的战争,不是游猎剿盗,更不是去临淄的护送经历能比的

“各将吏归去后,将军法颁布下卒,不教者以渎职罪论处”

下达完军法后,赵奢让低级军官统统下去,只留下几名裨将面授机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