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战国明月 > 第232章 民之父母

第232章 民之父母(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对此,赵括非但不恼,反而十分感激

“赵校尉……”他喜欢这个称呼,咧开嘴,接过三老献上的酒,一饮而尽

在赵括为别人对“赵校尉”而非“马服子”的夸赞而高兴时,明月也感慨良多。

赵括率部与贼人鏖战时,他不在前线,而在昭余邑坐镇。

明月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明白自己的长处是对历史大势的了解,是临场的机变,是暗藏心中的一些未来事物,而不是领兵作战。

赵括故意让众人押着战利品、俘虏、救回的妇孺在前,他则在后压阵,等前面热闹过了,才骑行到长安君和携带牛酒的当地父老面前,他从马上一跃而下,拱手道:“长安君,括不负君望”

“括兄辛苦了。”明月朝他揖礼,同时向身后的西乡父老介绍:“此乃统帅郡兵的赵校尉。”

“年少英才”

“骁勇校尉”

“他日为我国大将,指日可待”

带兵打仗在春秋是每个大小贵族都要学习的事,毕竟那时候打仗简单,两军约好作战地点,摆开阵势,堂堂正正地厮杀--其实多半是贵族在战车上拼命表现自己的勇武,而士卒只是摇晃旗帜打打酱油。

贵族们打得兴起,还会找机会向对面的勇士敬酒、致意,让人感觉这不是打仗,而是一种独特的社交方式。眼看打到天黑,就吆喝一声大家散了,不俘虏老弱,不追击逃兵,连对面的国君,也不能逼得太过分,因为那样不符合“礼”。

可自从孙武这家伙横空出世后,礼仪彬彬的作战方式就被破坏了,兵者诡道也,战争变得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胜利就好,而兵家也应运而生,专门以研究作战、用兵为人生追求。这时代的战争,已经变得很专业化,一个外行骤然掌握兵权,胡乱指派,只会丧师失地。

所以明月觉得,自己连赵括都比不上,强行指挥的话,说不定以后“纸上谈兵”的名号说的就是他长安君了。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手边只有赵括能派上用场,他也只能放手让他去做。

西乡的三老、里父老夸赞之声不绝于耳,纷纷向他献酒,赵括有些微微发愣,因为平日里,别人介绍他时,少不了要加上一句。

“此乃马服君之子”

马服子,这是一个让他骄傲自豪,又时刻想要摆脱的名号。

他想从父亲的阴影下站立起来,不是之前那种少年的叛逆,而是想真正靠自己的能力和功勋,对得起这个名号

此番来祁县剿贼,是有生以来他第一次独自领兵,总算不负众望,而长安君在介绍他时,也故意略过了他的家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