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阳光大宋 > 457、骤来风雨

457、骤来风雨(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样的政治风险,天下除了范仲淹,还有谁敢担当?

虽然这么一来,范仲淹等于是把一心想躲在背后慢慢实现改良愿望的自己推到了前台。但梁丰的心,终于被范文正公撞击到了最深处!他此时此刻才明白,什么叫先天下之忧,后天下而乐!自己愧不如他老人家啊!

梁丰没有了往日胸有成竹自信满满的模样,而是快步走到范仲淹公事厅前,哐啷一声推开房门,凝望着满脸疲惫,正在修订国子监规划的这位兄长:“希文兄,小弟感激不尽!”躬身行礼,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玉田,何须如此?能为你做这些事,我很自豪!”范仲淹写这篇文章,几乎是吐血而作!里面浸透了自己的全部热情和精力,短短两千字,修改不下十几遍,此时此刻,疲惫不堪的脸上有着异样的光彩!

他最近也很喜欢看《京华报》,上面几乎天天都有吐槽自己,或者国子监的文章,简直看得津津有味。老调天天谈,连张庭等最关心他的人都腻味了,不爱看了,他却乐此不疲。

今天的报纸让他眼前一亮,开篇就是《为国子监正名书》:凡为盛世之因,必是四行之聚。士农工商,无一可废,五行八作,俱得大行。若夫一路之道,拥堵天下之人,使兆姓俱以科举为阶,期登龙门,而他业凋敝,此盛世焉?未之有也!

接下来的内容,历数自开国以来,大宋朝对内施行轻徭薄赋的宽民政策,已经现象了一副太平盛世的景象。但强敌环饲,北辽时时有乒之意,党项从未消停觊觎之心。我朝文治虽盛,但武功却差了许多。再加上版图内天灾不断,要么大旱,要么洪水,要么地震,要么寒流,简直一刻也不消停。农民虽然四时耕作不辍,然而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更有‘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的不公!这些都是朝廷其实太注重读书科举,不待见或者轻视实用技术的缘故。假若能多出些天文、地理、水利、农学专家,假若多出些能打仗,能拼命的武将,咱们朝廷又岂止是现在的成绩?

国子监新来了一个梁丰梁大人,他的理想就是希望能够多为朝廷,多为君主培养些各行各业的人才出来,能大力提高百姓的创造力,让咱们能在灾害来的时候,损失减到最小;能在风调雨顺的时候,收成扩到最大;能在外敌欺侮的时候,边关将士能奋勇作战,机智勇猛;能在劳动力有富余的时候,创造更多的财富!这些,难道都错了吗?这些,难道只靠基本圣贤书,几篇应试的文章就能解决了吗?

希望考试做官,为百姓造福,当然是一条很光荣,很值得羡慕的道路。但是,能做其他为百姓幸福,为朝廷分忧的事,不也值得尊重和肯定吗?天下那么多人,每个人资质不同,爱好不一样,为什么非要人人都把读书做官当做最高的奋斗目标而鄙视其他作为呢?

咱大宋的子民们,醒醒吧!不是哪家都可以死记硬背考取功名的,以其这样的无用功,还不如抬举别的工作,别的行业,让人人都能有一种荣誉感和价值感,这世界岂非就和谐了么?

这是范仲淹的文章,这篇文章写了两千多字,赫然登载在《京华报》的第二版,头版是骂自己的,第二版则全版就这么一篇文章。

梁丰忽然眼里充满了泪水!

他很感谢范希文大哥,这篇文章,就是自己理想的一篇宣言,就是自己平日吞吞吐吐想说而不敢说的话的大成。

范仲淹不是这些理念的首创者,但他干了比首创者更大胆的事,就是公开以自己的名义去拥护他,为他解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