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东晋门阀 > 第十章 庾氏再兴 2

第十章 庾氏再兴 2(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魏晋,士族崛起,成为主要‘团体’。玄学也是讨论人生观和自然的关系,因此玄学更加推崇庄子。庄子的逍遥游是人性与世界观关系的代表作。

《庄子》在历史上,无门无派,游离于各派之外。在魏晋以前,也很少有人提及此书,即使有个别提及的,也是由于《庄子》这本书文采出众,个别语段被引用在别人的文章里。道家一直以黄老为主,并不重视《庄子》。

庄子主讲人性论,是中国自由思想的启蒙。而他的书只有在类似于他的这种高端阶级的大批涌现时,才会被认可。所以,直到魏晋以后,庄子才被已经成熟的士族阶级所重视。在这一时期,《庄子注》才开始流行。

《庄子·杂篇·让王》在许多人看来是最荒诞的一篇。本篇开篇就说道,尧把天下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说,让我来做天子那还是可以的,不过我正患有很深很顽固的病症,正打算认真治一治,没有空闲时间来治天下

舜让天下给子州支伯,子州支伯说,我正患有很深很顽固的病症正打算认真治一治,没有多余时间来治理天下。

舜又把天下让给善卷,善卷说,我处在宇宙之中,冬天披柔软的皮毛,夏天穿细细的葛布,太阳升起时,就下地干活儿,,太阳下山了,就返家安息无拘无束地生活,在天地之间而心中的快意只有我自身能够领受,我又哪里用得着去统治天下呢可悲啊。”

1,释老

《道德经》最大的贡献就是阐述了客观世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顺从客观世界,强调社会观服从世界观。

道德经把客观世界,即道对人的影响力,阐述的淋漓尽致。道与德,以世界观、社会观来规划这个世界,对后世各种思想潮流产生巨大影响。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大道废,安有仁义。

不管是支父还是支伯,他们都不会是普通的人,应该本身就是高级的部落酋长。

如果上天对一群亿万富翁说,如果让你选择是当一年的皇帝,还是再活30年。如果这些亿万富翁脑子不进水,他一定不会去做皇帝。而如果找来一百个乞丐,问他们是做一年的皇帝就死,还是继续这样再活三十年?可能会有一部分人站出来选择做一年的皇帝。

因此庄子的言论听起来匪夷所思,其实是因为大众没有达到他那个认知境界。庄子重视生命,享受生活,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做后盾。

对于富有的,有物质基础做后盾的人来说,安安稳稳多活一日,就是在天堂中多呆一日。重视生命,享受生活。

古老的自由学说听起来甚至有些荒诞,但其实就像仁爱、正义,甚至团结。这些学说在起源的时候,都是非常幼稚的。在远古文明中,部族‘团结’甚至靠巫师装神弄鬼来获得。但随着人们的认知水平的提高,他会变得异常光辉璀璨,就像一团胶泥变成精美的瓷器。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这一句两千年来都被用作批评儒学的话,可是这句是西汉伪造。1993年10月,发现战国竹简,原文为: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伪弃虑,民复孝德。

老子这里讲的全部都是“民”,而不是“个人”,这里的民代表全体的人,即社会。这说明本身老子讨论的是世界观和社会观的关系。

2,释庄

玄学是讨论个人如何在世界中更好地生存,他是研究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因此玄学更加推崇庄子。庄子的逍遥游是人性与世界观关系的代表作。

《老子》书中所写到的‘人’,全部都是民,而不是个体的‘人’。这说明本身老子讨论的是世界观和社会观的关系。到了魏晋时期,玄学家不仅崇尚老子,更崇尚庄子,就是因为庄子从人性论出发,只研究客观世界对‘人’这个个体的影响,讨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强调人性顺从自然,则逍遥,忘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