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官 > 第二十五章 命硬妪收命硬孙(下)

第二十五章 命硬妪收命硬孙(下)(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道痴能体谅王太太,却不愿意哄骗她。

“心静则平,平则智,智则不乱,不乱则不衰。”道痴神色依旧平和从容。

王宁氏已经是红了眼圈,想起了自己早逝的儿孙。不管是儿子,还是孙子,他们的心都“不静”吧?念念不忘的,就是金榜题名、光耀门楣。觉得这是为人儿孙的责任,是读书人的光彩。可造化弄人,这世上有太多的“求不得”。

眼前这个小小少年,只说“不仕则不势”,对于自己想要利用科举仕途出人头地的想法,坦坦荡荡地说出来,不做丝毫修饰与隐瞒。不为家族,不为亲长,只为了他要“大自在”。

可是,是什么逼着一个十来岁大、性子平和的孩子如此?

王宁氏诧异的是,道痴寄养在寺里,接触三百千这些蒙书还罢,竟然还能开始学四书五经这些儒家典籍。

她看着道痴,道痴回望着她,目光不避不闪。

王宁氏垂下眼帘,道:“若是我命你耕读传家,不得举业,你可愿意应否?”

听到这一句,老和尚与王珍都大感意外。这是什么道理,亲生儿孙逼着成才,过继的反而要拦着不让上进?

道痴没有立时应答,而是面露沉思,“思虑”了一会儿,方道:“我不能应,还请太孺人见谅。”

想着道痴的庶出身份,打小养在外头,嫡母王杨氏背后却是京中高门,生父致仕乡居,不用太寻思,也能从中猜到些什么。

还有连族长都惊动,想必其中定有不平之事。

王宁氏皱眉道:“你既打小养在寺里,不过是粗读几本儒家典籍,功名心为何这般重?”说话之间,已经带了不喜。

道痴不卑不亢道:“不仕则不势。势者,适也。适之则生,逆之则危;得之则强,失之则弱。苟安亦是一世,却是不得大自在。”

王宁氏摇摇头,道:“这世上,有失便有得,举业固然体面,可读书哪里是那么容易的,熬心费血,成与不成也在两可之间。何不做早早放下,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这话中满是唏嘘、怅然。看来老人家心里后悔了。

毕竟外九房王青洲与王大郎父子两个的过世,都同科举有牵连。王青洲是死在进京赶考途中,王大郎则是死在乡试备考时。老太太心有忌惮,也是人之常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