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末帝国时代 > 第十八章 诸侯的好处

第十八章 诸侯的好处(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内部,已经悄悄出现了两个派系。

一个是以荀谌为主的反对派,言明刘铭只是政治需要才进入大汉宗谱,实则是不是大汉宗亲都成很大的问题。就算是也没用,一个落魄宗亲发展起来的势力,从底蕴上就不是门阀联盟的对手。难得如今格局已经明了,荀氏最好靠向袁阀,或者帮助下发展起来。

一方是以荀彧荀攸叔侄的赞成派,言明刘铭不管血统如何,都是大汉公认的汉县侯,汉室宗亲!他以后不管发展出什么势力,天下依然是大汉的天下,就如同汉光武皇帝复兴汉室一般。若是大汉落入门阀的手中,且不说荀氏可以在这次**之中获得什么好处,然大汉既然已经毁灭,那么他们这些读了那么多年忠贞报国,为国效力的文人,又将如何自处?这,完全对不起自己心中的信念和忠义啊!

说到底,还是家族利益至上,还是忠义国体之上的辩论。

于是,荀氏当家的荀绲,其实也是荀彧的老爹发出了最终通牒。说穿了,核心概念就是——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

换言之,他没办法控制这支军队,只能够按照正规程序统领他们。

换言之,他已经沦为了一名彻头彻尾的将军,而不是诸侯。在诸侯割据还没有开始之前,这位诸侯就早早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刘铭的大行动没有隐瞒的意思,不多时已经传遍了天下。

有人骂他就是一个国难投机者,国难当头不思进京勤王,却行同僚相残之事。一句句诛心的话,无不指出刘铭就是挂着汉室宗亲之名,行谋朝篡位之事的逆贼。

有人拍手叫好,高呼刘铭担任幽州刺史这几年,幽州风调雨顺,人民生活日益安定,州郡也变得越来越繁荣昌盛。偏偏有那么几个地方的郡守,名为刺史治下部属,实则真正的诸侯。特立独行,对刺史法令不屑一顾,或敷衍了事。

荀攸以黄门郎的身份,继续在洛阳任职,观察刘协和董卓;荀谌北上冀州,想办法让袁绍入主,通过这个方法让荀氏搭上门阀的列车;最后荀彧北上,考核刘铭的品格和实力,若有这个资格,则留在幽州辅佐。荀氏的其他族人,也会四散而仕,只是出仕的重点,偏向于袁阀和刘铭二人。

如此不把刺史放在眼里,无为而治耽误百姓,甚至穷兵黩武祸害百姓者,若是继续放任他们这样下去,这才是对大汉百姓最大的不公!

有人沉默不言,如颍川荀氏等人看着那些人你来我往的争斗,只是微微一笑。是人都看得出,前面大骂刘铭的,不过是门阀联盟的那些货色,目的自然是为了抹黑刘铭;后者则是与刘铭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世家联盟,以及那些由刘铭老班底发展起来的世家在高调称颂,毕竟他们是主要受益者。

双方都带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在玩舆论战,实际上都没有把大汉放在眼里。

能够被糊弄的,还是那些不识字的愚民罢了,他们这些高端学者,听过来笑笑也就罢了,没必要当真,当真那就输了。

只是荀氏一直都是大汉忠臣,自然也是不忍心看着大汉落入别人的手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